采农网
导航d

紫苏种植技术,紫苏种植方法

发布时间:2020-10-19 21:06:17 | 作者:李权利 | 农业技术员

  紫苏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。紫苏新种子发芽率高,可达90%以上。适宜的发芽温度18~23℃。苗期可耐1~2℃的低温。植株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缓慢,夏季生长旺盛。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2~28℃,相对湿度75%~80%。紫苏对气候、土壤要求不严,以温暖湿润、土壤深厚、肥沃为宜。如空气过于干燥,茎叶粗硬、纤维多、品质差。低洼积水地、重盐碱地不宜种植。
紫苏种植技术
(一)选留良种

  紫苏易发生杂交,变异较大。选种时,要选紫色较深的作种,色白的种子不能作种用。
(二)整地育苗
  清明前后,施肥整地后,作1 m宽平畦。将种子均匀撒于畦内,浅覆土,踩实,浇水,保持湿润。半月左右即能出苗。出苗后,除干旱时要浇水外,不要多浇水,避免造成茎叶徒长。在小麦收割后,苗控制在2 cm左右,进行移栽。
(三)移栽
  移栽前,在育苗畦内浇一次水,待水下渗后,用锨挖出。在待栽的沟内,按株距10 cm栽种。栽后立即浇水,松土保墒。
(四)田间管理
  返青后,除草保墒,控水蹲苗,促使主干粗壮,枝叶向四周伸长。封垄前,可结合培土,每亩施尿素10 kg,碳酸氢铵25 kg。在孕蕾期间,每亩施尿素25 kg,促使开花,以提高产量。
(五)病虫害防治
  1.锈病  是由单孢锈菌属真菌侵害所致,病菌主要随植株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,翌年侵染发病,病斑上散发出大量夏孢子,随气流和雨水传播。一般在雨季发病较重,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和种植过密、通风透光较差的地块也较易发病。主要危害叶片。叶片初发病时,由下而上在叶背上出现黄白色斑点,后扩大至全株;后期病斑破裂,散发出橙黄色甚至黑色粉末状物,直至叶片枯黄脱落,提早枯死。
  防治方法:实行轮作换茬,避免连作;选择地势高、排水好的地块种植,或作高畦,注意清沟沥水,降低田间湿度;施足腐熟的农家有机肥,増施磷钾肥,提高抗病カ;合理密植,及时摘叶打杈,以利通风透光;收获后,及时清除病株残体,深埋或烧毁,以免病菌留存传播。
  药剂防治:播种前,用种子重量0.4%的15%粉锈宁拌种;发病初期,喷1︰1︰200的波尔多液2~3次;或喷25%粉锈宁2000倍液,或15%粉锈宁1000倍液,或25%敌カ脱4000倍液,15~20天喷1次;或用97%敌锈钠250倍液,或50%二硝散200倍液,或 50%硫黄胶悬剂400~500倍液,7~10天喷1次,连喷2~3次。
  2.斑枯病  也是由真菌侵害引起的,病菌越冬主要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,气温在20~25℃,相对湿度90%以上时,有利于病害发生。重茬地、低洼地、浇水过多、排水不良以及种植过密的地块,发病严重。一般初夏发病,直至深秋。发病初期,叶面出现褐色或黑色小斑点,逐步扩大成大病斑,干枯后形成孔洞,直至叶片脱落。
  防治方法:选用抗病良种,注意无病株留种,防种子传病;注意轮作换茬,避免重茬;施足腐熟的农家肥,増施磷钾肥,提高植株抗病能カ;雨季注意排水,降低田间湿度;种植不宜过密,及时摘叶打杈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;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,减少菌源。
  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,喷1︰1︰200波尔多液,或65%代森锌700倍液,或70%代森锰锌500倍液,或58%甲霜灵锰锌400倍液,或75%百菌清500倍液,或50%多菌灵500倍液,或5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。   
李权利 农导师
农业技术员

上一篇:返回列表

r下一篇

下一篇:大白菜的栽培种植技术

r相关推荐

pu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