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农网
导航d

蚯蚓养殖技术

发布时间:2020-10-17 15:49:04 | 作者:李权利 | 农业技术员

  要养殖好蚯蚓,必须了解并熟悉蚯蚓的生活习性、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长发育、繁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。同时对品种的选择,品种的提纯复壮,合理采收,防逃及对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也要严格把关。只有严格把关并按科学的方法管理,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。
1.选用良种和对良种的提纯复壮
  养殖蚯蚓的目的不外乎作饲料、作医药及保健品,改良土壤,解决环境污染或是综合利用。用途不同,在品种的选择上应有所区别。若是为了改良土壤用,养殖在农田中,宜选用抗逆性强、野性强、适于土栖的环毛蚓或异唇蚓。而要使蚯蚓获得高产或处理垃圾,则宜选用赤子爱胜蚓等品种。
  初养户在确定养殖品种后,引种时不要从一个地方引,最好在不同地区每次少引一些,然后将不同地区引来的种蚓放在一起喂养,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引起种性退化降低抗性和产量。
  同一个种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品种的差异。可采取引用异地良种与本地良种进行杂交的办法,对养殖的品种进行复壮,或在采捕蚯蚓时,不断选出个体大的、活动力强的、产卵量高的个体分开单养作为种蚓,不断地对养殖的良种提纯复壮。
2.饲料的投喂方法
  不同的养殖方式,投喂饲料的方法是不定的。下面列举几种投喂方法供养殖者参考。在饲养过程中,饲养者亦可根据各自情况,从实践中摸索最佳的投喂方法。
  农田养殖的饲料投放:在农田中养殖蚯蚓可在春种、夏种、秋播时节结合作物施底肥,把腐熟的肥料撒入田中让蚯蚓取食。比较经济的办法是开沟投喂饲料,然后覆土在饲料沟上。
  设施养殖的饲料投放:不同的设施,采用不同的投喂方法。常用的方法有:下层投喂法、上层投喂法、分埂投喂法、穴块投喂法、分层次投喂法等。

  (1)下层投喂法。在养殖床或养殖器的一侧将旧饲料扒开到一旁,把新的饲料投入到扒开的地方,再把旧饲料覆盖到新饲料上。这种投喂方法有利旧饲料和蚓粪中蚓卵的孵化,因新饲料在下层,蚯蚓会进入下层饲料中活动,受外界干扰少,下层的温、湿度比较稳定也有利其生活。但这种投喂的方法很难将蚓粪与饲料分开,且不易将粪中的卵包和初孵的幼蚓取出另外培养。还会因为粪和饲料混在一起造成饲料浪费。
  (2)上层投喂法。此法是将饲料投放于蚯蚓生活环境的表面,每隔一段时间 (视蚯蚓对面上一层饲料消耗的程度而定)投放一层,一般肉眼可见上一次投放的饲料都粪化后再投,每次投5~10厘米厚的新饲料。这种投喂方法适合于分埂养殖的方式,投食方便,观察方便,有利于清除蚓粪。清除蚓粪时,可在投新饲料前将蚓粪刮走,亦可在投几次饲料后,将上层 (蚯蚓生活层)刮在一边,把下层的蚓粪除去。其缺点是新饲料中的水分会下渗,使下部的旧料和蚓粪温度变化大,而表面的温、湿度受外界气候影响大,另外,尚有部分卵包会被埋在深处,对卵的孵化不利。
  (3)分埂投喂法。适合于户外堆埂养殖的方式,当老埂的饲料基本上都粪化后,在老埂旁用新饲料堆一新埂,把老埂表面带蚯蚓及卵包、原旧饲料和部分蚓粪刮起加在新埂上。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操作方便,容易把蚓粪与饲料分开,充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。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,要经常注意气候的变化和注意浇水,增加人工管理的时间。
  (4)捏成块投喂法。将饲料捏成块状、球状,在蚯蚓生活的地方挖穴,把饲料块 (团)埋入穴内。蚯蚓会聚集在料块四周活动取食。这种投喂方法适合于农田养殖方式或在研究中便于观察,也利于采捕蚯蚓。
  (15)分层次投喂法。初养蚯蚓的人比较适合用这种方法。其做法是:将饲养箱 (床)中先放15~25厘米的基料,然后在饲养箱 (床)的一侧挖去一定宽度 (根据容器或床的宽度而定)、深5~10厘米的基料,在挖除的地方填入松软的菜园土。初养时,将蚯蚓投入泥土上,洒水后,蚯蚓会很块钻入泥土中。如果基料适合蚯蚓生活,它便会迅速到基料中生活,如果基料不适合其生活,便可在泥土中生活,取食时再到基料中去。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,同时便于边饲养观察,边摸索适宜的措施。  另外,在基料基本消耗以后,采用定点投料。隔行条状投料或块状投料的方法,经常让蚯蚓在床 (箱)内转移生活,有利蚓卵包的分离。并可在陈旧的饲料或蚓粪中搜集大量的卵包再另外孵化,有利于成蚓和幼蚓的分类管理。
3.卵包的孵化管理
  蚯蚓一般将卵产于蚓粪或剩余的饲料中,人为很难把卵包与蚓粪、残饲料分开。收集卵包通常是把蚓粪和残饲料一起收集起来,单独放在其他容器或空床上让卵孵化。  同一批次的卵包放在一起孵化。不能将不同批次的卵包混在一起孵化。卵的孵化对温度、湿度有一定的要求,特别是温度影响孵化的时间和成功率。
  有人观察证明,赤子爱胜蚓的卵在10℃时,平均需要65天才能孵出幼蚓;在15℃时,平均仅需31天孵化率可达92%;在20℃时,平均需19天;在25℃时,平均需17天;在32℃时,平均需11天,但孵化率仅45%,且每个卵包孵出的幼蚓只有22条。而在20℃时,平均每个卵包可孵出5-8条幼蚓。由此说明温度的管理对卵的孵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通常认为卵的孵化在20℃左右最为合适。
  卵包在孵化过程中湿度管理亦很重要,蚓粪过干、过湿都会对卵包有害,过干会使卵包失水,过湿会使卵包吸水后破裂,还会引起缺氧反应或发生霉变。蚓粪和残饲料混合物的湿度保持在50%~60%是比较有利卵孵化的。如果湿度不够,只能采用喷雾法增加含水量,不宜泼浇加水。另外,孵化的场所应保持良好通风条件。
4.幼蚓的管理
  同一批次的卵包,孵出幼蚓的时间相隔不会太久。幼蚓孵出后呈丝线状,身体弱小、幼嫩,新陈代谢旺盛,生长很快。幼蚓孵出后,应转移到25~30℃的环境条件下养殖,待幼蚓身体变色后,要在饲料中添加一定的引诱物质并集中堆放,把幼蚓全部引诱到新饲料中,然后将饲料带幼蚓取出置于空箱 (床)上喂养。不含卵包和幼蚓的蚓粪另行处理,或晒干后作为盆栽花卉的商品肥,或供研究部门提取有用物质,或直接用作植物肥。
  喂养幼蚓要注意选择疏松、细软、腐熟而营养丰富的饲料,作成条状或球状投喂,亦可采用薄层饲料饲养。在基质饲料中缺水分时,只能用喷雾增湿,不能泼洒,喷雾次数视情况而定,一般每天喷2~3次。
  幼蚓抵抗天敌 (如蚂蚁、蜘蛛等)和其他有害气体的能力很差,饲养中,一定要注意防止天敌和有毒物质的侵害。
5.养殖中的常规管理
  常规管理包括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水分、基质饲料酸碱度的调节、清洁卫生、越冬、越夏、防治病虫害、防逃、饲料的供给等各个方面的管理。
  (1)温度、湿度管理。蚯蚓属于变温动物,在5~35℃情况下可以生存,但适合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是10~33℃,其最适温度是20℃左右。所以在建场、建房时就应考虑周年有利温度调节的条件。夏季要能通风降温,冬季要能够增温,至少要保证饲养场温度冬季不低于0℃,夏季不高于33℃,否则可能出现毁于一旦的悲剧。
  将养殖场 (房)设置在防空洞、地道、山洞、窑洞或不含芳香物质的树林中 (桑园、落叶果园等)是有利温度调节的。室内养殖的,可在房内安装降温、增温的设备。室外养殖的,夏季可在养殖地面搭盖阴棚或在行中开沟种植水生植物,引入长流水在养殖场中迂回流动降温,或在饲养埂的行间种植较高大的植物 (如玉米等)遮阴降温;冬季可在地面搭保温棚或安装地热线,或在温棚内生炉子加温。注意养殖场中种水生植物或串流水,水不能淹住蚯蚓生活的基质饲料,棚内生炉子要装好排烟气筒,不能让煤烟漏入棚内。有条件的地方,夏天可从大型防空洞中抽出冷气给养殖房降温,冬天可从四周工厂中引余热给养殖房增温。
  饲喂蚯蚓的基质和饲料要保证一定的湿度,湿度不够只能用喷雾器喷雾加水,不能泼浇,喷水后表面宜用稻草等覆盖,增加保湿效果。
  (2)光照和水的管理。蚯蚓怕光、怕水淹,室外养殖一定要防强光,防紫外线照射,可在地表盖草,夏季高温最好加盖遮阴棚。养殖基地要不渍水,做到雨住地干,遇到大雨应用薄膜盖在饲养蚯蚓的小埂上,防止雨水冲走饲料基质和蚯蚓。室内照明避免强光灯,饲养床或箱内严禁渍水。
  (3)饲养基质和饲料酸碱度的调节。蚯蚓喜在pH值中性的条件下生活,在堆沤饲料过程中要注意pH值的调节,偏酸可用石灰水调节,偏碱可用过磷酸钙浸出液调节,可考虑用苏打和醋酸调节饲料的pH值。
  测定pH值的简单办法是在市面买回pH值试纸,将饲料挤出水分浸到试纸上,从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饲料的酸碱度。
  (4)清洁卫生管理。饲养场所及周围环境是否干净、清爽是保证蚯蚓是否生病的重要因素。随时清除杂物、废物、蚓粪和对环境进行消毒是必不可少的。用旧房改造的养殖房在养殖前都要进行消毒,养殖场周围的杂草、垃圾、杂物也要经常清理,保持干净,必要时还需在周围用药物消毒,这样既可防止天敌侵害,也可防止病菌感染蚯蚓。消毒药物的使用方法见 “病虫害防治”一节。
  (5)养殖密度管理。养殖密度过稀会造成浪费,增加成本。养殖密度过高会发生单位面积上食物、氧气的供应不足。生活空间狭小后,代谢废物不断增加,生活空间污染,加之个体间生存竞争激烈,蚯蚓会感到烦躁而不安,导致个体增重下降,生长发育不良,繁殖率降低,还容易得病而引起死亡。养殖密度大小因品种、个体大小而定。环毛蚓体大,密度应低,爱胜蚓较小,密度可大一些。据有关研究表明:赤子爱胜蚓的初孵幼蚓每平方米可养4万余条,一个月后,每平方米养2万条左右,一个半月以后到成蚓阶段,每平方米面积养1万条左右。饲养密度与面积有关,还与基质饲料的厚度有关,如果饲料及基质装得很薄则不可能养这么大的密度。
  (6)适时清除蚓粪。同一批次的蚯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,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不会产生卵包的,定期清理蚓粪不会对繁殖带来影响,清除了蚓粪和废弃物,能防止环境污染,更有利于蚯蚓的生活。清除蚓粪的一般方法是与投喂饲料同时进行,即在上层投入新鲜饲料后,趁蚯蚓大量进入表层新鲜饲料时,迅速将新鲜饲料连同蚯蚓刮到一侧或刮向两边后,将蚓粪连同废物撮出,再将带蚯蚓的饲料均散开铺到养殖床上。清除蚓粪的其他方法见 “蚓粪的采收”一节。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,如果温度、湿度适宜,饲料充足,空气通畅,没有毒害的气体和物质,没有强光刺激,没有噪声或电磁波干扰,没有过多的水分,它们是不会离开栖居地逃走的。反之,在饲料不足或环境不适宜的情况就会出现逃逸现象。另外,喂养密度过高,生活空间狭小,个体间生存竞争剧烈,也可能出现逃逸现象。用盆、箱或坑、池饲养时,有少数爬出容器或坑、池,无关大局。
李权利 农导师
农业技术员

上一篇:蚯蚓养殖的10种方式大全

r下一篇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r相关推荐

pu TOP